《碳中和经济学》:疫情引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气候变化问题更加受到各国重视——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欧盟27国决定2030年前加大减排,2050年实现碳中和;拜登政府宣布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议。实现碳中和超级难——经济增长目标VS碳中和目标,对中国而言更难。这不仅需要国内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力,也需要国际合作和协同。那么,碳减排和碳中和是什么?实现碳中和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可以带来什么投资和发展新机遇?将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哪些影响?中国应该怎么做,才能兼顾经济目标与碳目标?如何发挥经济和金融的作用?如何进行国际合作与竞争?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从总量和结构这两个方面,就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具体措施和影响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首先,总量方面,2030年碳排放峰值在哪?——本书研究结果是108亿吨。其次,结构方面,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本书在“绿色溢价”框架下,以八大高排放行业(能源行业、制造业、交通行业等)为重点分析对象,提出了“技术+碳定价”思路,以兼顾经济增长目标+碳中和目标。最后,纳入社会治理分析,本书提出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公式——碳中和之路=技术+碳定价+社会治理,并对如何才能实现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技术、绿色城市、绿色生活进行建言献策,以及数字经济如何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事关我国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利用,事关地方经济发展,事关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事关新领域投资,事关个人生活和出行方式、消费方式调整、观念调整等。本书对于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涉及的各行业和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等都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读懂碳中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从“十二五”起,就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社会发展目标,并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制造业能耗高,二是煤炭消费占比高,三是单位GDP能源高。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的时间内,绿色低碳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发展理念。如何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是本书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书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与来自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能源局、科技部、国家气象局的专家和学者合作,涵盖能源、经济、环境、建筑、交通、科技等多行业学术背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政策、能源等宏观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了我国到2050年的低碳发展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的建议。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的支持下,他专注于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本书中,比尔·盖茨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零碳”产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的国家将是未来十几年引领全球经济的国家。诚如比尔·盖茨在书中一再强调的,实现零排放并非易事,但如果我们遵循他给出的计划,这个目标定会实现。无论你是政策决策者、企业家,还是忙于生计的普通民众,你都可以贡献力量,一起帮助这个世界避免气候灾难。
《我们选择的未来》:每年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环境污染是营养不良、多种慢性病的导火索 中国的极 端干旱就可能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粮食危机 这10年是气候问题最后的窗口期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在书中,两位作者邀请每个公民一起参与应对气候问题:我们应该构建3种思维方式、采取10项具体行动。我们在未来10年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将决定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如何把这个世界遗赠给我们的后代。两位作者曾为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领导联合国谈判。在书中,作者主张以“强乐观思维”应对气候危机。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一起行动抵御灾难。改善气候事关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读本》:中国历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当前的国家战略和政策,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革命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为了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知识,本书作者在分析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从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出发,分析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碳达峰碳中和对生态系统、产业、社会生活的影响,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这对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