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性」是人類演化結果,無人可倖免!
疫情恐慌、物資搶購、群眾暴動、銀行擠兌、經濟泡沫……
一切動盪的背後,全來自看不見的「群體情緒傳染」!
「情緒傳染量表」,只需1分鐘!
測出你多容易受人影響
身邊發生的這些事的原因,你將得到解答。
嬰兒一出世便會追蹤母親臉部表情,你知道嗎?
真的有「夫妻臉」,原因是什麼?
遭遇急難時,你該隨眾人逃跑,或獨自逃生?
日常優雅之人,置身群眾立即變身粗暴狂人,為什麼?
人人都怕死,卻有人選擇壯烈犧牲的英雄行徑?
股民為何會集體狂買或狂賣,導致股票急漲或形成股災?
全球奔走多國,找出「惡之平庸」、「平民英雄」的成因
英國皇家學會首席研究員的本書作者麥可.龐德,一路從加薩的難民營,走到埃及開羅街頭;從古巴的關塔那摩灣來到美國佛蒙特州林木蓊鬱的山谷,透過許許多多的真人實事,以及舉世權威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的科學考證,試圖為人類難以捉摸、多變有趣的群體行為找出答案。
龐德博士發現,人類為了生存而演化出「群性」,這本能讓人們難以忍受孤獨,也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模式──炸彈客犧牲自己造成無數死傷的恐怖攻擊;二戰納粹泯滅良知殺害數十萬猶太人;一般常人甘願冒著生命危險拯救陌生民眾、同袍而成為英雄;以及人們會在何等壓力下泯滅良知,做出驚世駭俗的惡行……。
難免疫的「情緒傳染」,社會動盪的背後真相
許多人自以為凡事盡在掌握之中,命運就在自己手上,然而經過作者的查證,事實上卻正好相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左右我們的穿著、喜歡的音樂、吃的食物食量、投票選擇以及金錢投資,牽動我們的情緒起伏,甚至是改變道德觀念。
「情緒傳染」是自發性、不假思索的模仿傾向,讓許多人產生同樣的思考與行為,這也導致人們想法和行為受到周圍的人所支配,影響之深遠超乎你我想像。社會諸多的大規模動盪,包括疫情恐慌、物資搶購、群眾暴動、銀行擠兌、經濟泡沫等,幾乎皆源自於群眾情緒傳染之故。如今網路社群媒體,如推特、臉書以及YouTube的大行其道,更大大地擴張情緒傳染的力道。
群眾運動與民粹逆流,政客操控民眾的3項工具
「獨處時,他可能修養極佳;但一旦置身人群,他就成了野人。」當人們身陷群眾當中,很容易受到情緒傳染而性情大變,這也提供政客操控的大好空間。
許多極權統治者比方列寧、史達林、墨索里尼與希特勒等人皆深諳此道,運用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提出能讓群眾信服領導者的三項工具:認同肯定(affirmation)、反覆宣傳(repetition)、傳染擴散(contagion);加上充滿魅力、令人崇仰的個人特質,就可以輕易收服人心,而歷史也證明,這麼做確實會催眠群眾處於大腦癱瘓狀態而任其擺布。
「從眾群性」與「自主獨立」的平衡思考
作者麥可‧龐德從事心理學及人類行為研究近二十年,在他這本經典代表作當中,你將能從中學習到如何管理社會的驅動力與人性弱點,並利用它們來達成目的。譬如在企業組織當中,與其讓員工相互競爭,不如設法讓他們開心地打成一片,更能有效提高生產力。
雖說人類群性很容易導致社會的動盪不安,並也並非全無有好處。人類的群體生活帶來互助合作、勞務分工以及共同抵禦掠食者和敵人,在物競天擇的機制中獲取更有利的生存條件。這也說明人類為何生來就渴望社交連結,也能解釋孤單寂寞所產生的譴責效應。別人的存在或許會引致我們走上歧途,但沒有他們,我們可能會被推入更黑暗的深淵。
人類基於生理與心理需求成為群居動物,孑然孤獨只會造成精神與身體的傷害而難以長久生存,人們該想與該做應如麥可‧龐德所言:「該學會何時順應群眾或是當個獨行俠、如何從聚集大批民眾的緊急事件中全身而退、如何透過自我覺察,幫助我們勇於對抗歧視、如何成功號召眾人集思廣益、如何面對孤獨與疏離,以及如何避免團體迷思隱藏的風險。」
作者简介:
麥可‧龐德(Michael Shaw Bond)
從事心理學及人類行為研究超過十五年,為《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自然》(Nature)、《前景》(Prospect)、《觀察家報》(Observer)、《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等報章雜誌的固定撰稿人。曾於埃及阿拉伯之春運動期間,擔任英國皇家學會相關科學報告的首席研究員,現定居倫敦。